關注我,讓你更懂財稅企業(yè)所得稅的稅務籌劃案例,降低納稅風險,優(yōu)化納稅成本。私信發(fā)送:財稅,在線下載老板財稅管理工具包、納稅籌劃108招、股權(quán)設計等經(jīng)典課程,分享價值,共享未來。納稅籌劃思路
工資與職工福利的使用范圍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合,如員工取得工資后需要支付的交通
費、通信費、餐飲費、房租以及部分設備購置費等均可以由公司來提供,公司在為員工提
供上述福利以后,可以相應減少其應發(fā)的工資,由此,不僅可以為員工節(jié)稅,還可以為公 司節(jié)省社保費的支出。
根據(jù)《個人所得稅法》的規(guī)定,個人將其所得對教育、扶貧、濟困等公益慈善事業(yè)進 行捐贈,捐贈額未超過納稅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30%的部分,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 扣除;國務院規(guī)定對公益慈善事業(yè)捐贈實行全額稅前扣除的,從其規(guī)定。根據(jù)《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(yè)等社會力量向紅十字事業(yè)捐贈有關所得稅政策問題的通知》(財稅
〔2000〕30號)的規(guī)定,個人通過非營利性的社會團體和國家機關(包括中國紅十字會) 向紅十字事業(yè)的捐贈,在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時準予全額扣除。利用公益慈善事業(yè)捐贈進 行納稅籌劃應注意三個問題:第一,通過有資格接受捐贈的組織進行公益捐贈,不能直接 向受贈者捐贈,否則,無法稅前扣除;第二,一般公益捐贈的稅前扣除具有限額,特殊公 益捐贈的稅前扣除沒有限額,盡量選擇可以全額稅前扣除的項目;第三,在個人需要納稅 的年度進行公益捐贈可以起到抵稅的作用,如個人在某個年度不需要納稅,公益捐贈無法 起到抵稅的作用。
法律政策依據(jù)
(1)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》(1980年9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 三次會議通過,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第七次 修正)。
(2)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》(1994年1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 務院令第142號發(fā)布,2018年12月1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707號第四次修訂)。
(3)《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(yè)等社會力量向紅十字事業(yè)捐贈有關所得稅政策 問題的通知》(財稅〔2000〕30號)。
納稅籌劃圖
圖2-4 納稅籌劃圖
納稅籌劃案例
【例2-11】 甲公司共有員工1萬余人企業(yè)所得稅的稅務籌劃案例,目前沒有給員工提供任何職工福利,該公司員 工的年薪比同行業(yè)其他公司略高,平均為20萬元。其中,稅法允許的稅前扣除額人均約13 萬元,人均應納稅所得額為7萬元。人均應納稅額=70 000×10%-2 520=4 480(元)。請?zhí)?出納稅籌劃方案。
籌劃方案
如甲公司充分利用稅法規(guī)定的職工福利費、職工教育經(jīng)費等,為職工提供上下班交通
工具、工作餐、工作手機及相應通信費、工作個人計算機、職工宿舍、職工培訓費、差旅
補貼等選項由每位職工根據(jù)自身需求選用。選用公司福利的員工,其工資適當調(diào)低,以彌 補公司提供上述福利的成本。假設通過上述方式,該公司 50%的員工年薪由此降低 1 萬 元。則人均應納稅額=60 000×10%-2 520=3 480(元)。人均節(jié)稅=4 480-3 480=1 000(元)。5 000名員工節(jié)稅總額為500萬元。假設甲公司為員工繳納“五險一金”的比例 為工資總額的30%,則該項籌劃為甲公司節(jié)約“五險一金”=1×5 000×30%=1 500(萬元)。
納稅籌劃案例
【例2-12】 李先生為某地企業(yè)家,為提高自身形象與知名度,決定以個人名義長期 開展一些公益捐贈。假設李先生每年綜合所得應納稅所得額為1 000萬元,某籌劃公司為 李先生設計了三種籌劃方案。方案一:每年直接向若干所希望小學捐贈500萬元;方案 二:通過某地民政局向貧困地區(qū)每年捐贈500萬元;方案三:每年向中國紅十字會捐贈500 萬元。請?zhí)岢黾{稅籌劃方案。
籌劃方案
如果不進行公益捐贈,李先生綜合所得每年應納稅額=1 000×45%-18.19=431.81(萬 元)。
如果按照方案一進行公益捐贈,李先生綜合所得每年應納稅額與上述情形相同,即無 法稅前扣除,公益捐贈起不到抵稅的作用。
如果按照方案二進行公益捐贈,李先生綜合所得每年應納稅額=(1 000-1 000×30%)
×45%-18.19=296.81(萬元)。節(jié)稅=431.81-296.81=135(萬元)。
如果按照方案三進行公益捐贈,李先生綜合所得每年應納稅額=(1 000-500)
×45%-18.19=206.81(萬元)。節(jié)稅=431.81-206.81=225(萬元)。
更多財稅咨詢、上市輔導、財務培訓請關注理臣咨詢官網(wǎng) 素材來源:部分文字/圖片來自互聯(lián)網(wǎng),無法核實真實出處。由理臣咨詢整理發(fā)布,如有侵權(quán)請聯(lián)系刪除處理。